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15K


今天臉書充斥著「15K」的文章,
我們都不想只領15K,所以
在這個MOMENT,分享一個不錯的文章:
「聰明人都用這 5 招提升學習力」
http://techorange.com/2012/12/12/5-things-really-smart-people-do/
然後讓我們心平靜氣看這件事




首先,請大家自動過濾掉關於「15K」的這句話,
因為根本沒有人說以後薪水就"絕對"只有15K,
所以這些只是妓者為恐天下不亂而已,
如果圍著這話打轉,你就掉入這群白痴的陷阱了。
但是這場會議跟我們每個人真的十分密切相關沒有錯。



如果真的要仔細了解的話,
可以努力上網收集一下跟這場會議有關的消息。
最容易的就是這張圖,或是這個連結:http://i.imgur.com/Br7Fj.jpg
但這也只看得到結論而已,看不到過程。
當然你也可以看一直被轉錄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Ekj1l3m7c
但是你只會看到有人一直在大吵破壞秩序怎麼那麼討厭這樣
殊不知原因在於,對他們來說,長期下來他們都是受壓迫的一方。

其實應該不是用「他們」而是「我們」。

當環團和勞團覺得他們沒被重視,
這場會議就是傾向於資方那一邊,
或著說是經濟上既得利益者的那一邊。
這樣的後果在於,未來不少決策,
當環境、勞工利益和資方的利益無法兼顧時,
資方的利益會較為被重視。
這樣是好的嗎??

當我們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活動時,
對於環境的破壞,勢必會有人受到危害,
可能要喝有毒的水、得癌症的機率會大增等等,
這樣真的公平嗎?
物價持續上漲,但薪水一直都沒漲,
對那些還有幾十萬學貸的學生,
或是一家有好幾口要養卻依賴一個人收入的情況來說,
「共體時艱」根本就是個屁。

但其實我們進入職場工作之後,也都是某個大老闆的員工呀,
而土地是大家共有的,所謂「環境」就是我們生活週遭每一個地方,
所以在這情況下我們權益是受到損害的。
回到這決策到底好或不好,就要看到底政府出發點是什麼。
到底政府應該不停地拼經濟呢?還是該為大眾福址謀福利?


這場事件另一個問題點在於,
台上的人完全沒把環團和勞團的意見統整進去,
然後說這是大家的共識,也難怪他們要生氣,
因為所謂民主社會的會議,大家都是聰明人,
主席應該也聽得懂不同意見的人的話吧。

台上的人說要尊重,但是尊重是互相的
對於台下發言的人來說,你完全沒有把我的話聽到去,把我的話當屁
那我怎麼會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呢?
你不尊重我,我又幹麻尊重你。

當然看起來很沒禮貌,但我是這樣想的:
禮貌跟我的訴求、我的正義比起來,到底是哪一個比較重要?


其實我看了看結論,是真的都沒提到環團和勞團的意見。
細讀之下,第一點放鬆外勞限制應該是有問題的,
但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想給予評論。
第二點培育人才方向也沒錯,
但是二之2「教育部應編列預算採購技職院校設備」
我想問這不是本來就在做的事嗎?
難道說是要教育部加強預算,那這就有爭議了。
因為只要教育部加強這部份的預算,
一定會擠壓到其他教育資源的預算,
那這點有沒有教育部的人提供意見?
(從環團和勞團的例子看來我猜是沒有)
除非提出增加教育部經費這種看法,不然這背後相當有失公平性。
第三點說白領人才延攬,佔了最大的篇幅,
但是為什麼是「延攬」而不是「培育」?
意思是不覺得在地有白領人才嗎?是不是這樣?
老實說在我看來綜合一二點,
我覺得這只是片面想給資方甜頭,
而且是用縮減人力成本的方式,
到頭來的後果就是員工被剝削、外勞被剝削還有教育部被剝削而已。
都被剝削的後果就是沒有人要買這些大公司的服務,
因為大家都沒有錢能夠消費。


我不想要媒體製造勞方和資方的對立,
那跟兩個幼稚的政黨在拌嘴一樣,一點意義都沒有,
台灣已經被分化地太嚴重了。
但我很想替「有禮貌」句話
當我們對大聲嚷嚷的弱勢說要「有禮貌」時,
我們能不能也替人家好好想一想。
因為人家只不過是要還清學貸,要養家裡的人,
要圓一個夢想,要相信社會還有真理和正義,
或者他們已經什麼都不能相信了。

又或者我們都是弱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